第141章 对就是这样的(第7页)
“田导,电话里说不清楚,要不您还是中午来吃饭的时候再说吧?还是在甲所,昨天那个包厢。”
“好,这个时间挺巧,再晚一天我又要出门去欧洲一趟。”
“额?您又要去欧洲干嘛啊?”
“有个会议要去参加,不说了,我等会就过去。”
挂了电话,乔喻松了口气。
导师明显不是很生气,这就很好。
不过导师又要出远门了……
虽然才来了燕北大学半年时间,但据乔喻所知道的,自家导师已经起码已经出门十多趟了,有三趟是国外。
六十多岁了还要到处跑,乔喻都觉得有些辛苦了。
当然,乔喻此时不知道的是,田言真为了尽量保证每周抽出半天时间,检查他的功课进度,其实已经尽量减少了出远门。
推掉了许多会议安排,不然他还会更忙。
不过挂了电话的田言真是真懒得去想会议的事情了。
只觉得这个世界很荒谬……
袁老突然收了乔曦做学生?他莫名其妙的多了个师妹?
……
就这样到了中午时候,三位数学院士又跟乔家母子坐到了同一张餐桌前,只是今天少了夏可可。
田言真也从乔喻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始末,说实话,很意外……
从理论的角度来讲,智商是有可能遗传的。
田言真记得之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,从遗传学、行为学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智商的遗传性。
最后得出的结论是,一个人的智商主要是遗传跟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父母智商高,孩子的智商一定就会很高。
因为田言真还记得,智商的遗传并不是单基因作用的结果,而是多基因共同作用。
这也就意味着在传递过程中非常的随机性。
其中就包括了大脑皮层厚度、灰质密度、脑神经元连接性等等……
同理,后天的环境跟教育同样极为重要。
所以理论上两个高智商的人结合,往往意味着有更高的几率培育出高智商的下一代。
但仅仅只是几率而已。
尤其是根据科学家研究现,高知群体往往结婚生子的年纪比普通人更晚。
甚至很多都错过最佳的哺育期,再加上一般学历较高的父母,要多胎的意愿更小。
所以在只生一个的情况下,遗传过程稍微出点意外,孩子的智商可能就平平无奇了。
这也是明明两个家长都是名牌大学博士,智商肯定不低,但生的孩子却是学渣的原因。
像乔曦跟乔喻这样,母子都有同样的数学天赋真的很稀奇,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。
比如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——玛丽·居里,两次获得诺贝尔奖,一次化学,一次物理。
她的女儿伊伦·约里奥大概就是继承了玛丽·居里的科学天赋,同样拿到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。
于是中午的饭局上,很快众人就聊起关于智商遗传的事情。
尤其是谭路远,他是真好奇,这是怎么遗传的。
“我觉得不止是因为遗传吧?应该感谢我的外公。
因为我妈跟我,其实小时候都是外公负责教育的。”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